月的汗水和心血,总理要求的新银元很简单,银元仍旧采用袁世凯头像,只是增加了五角银行、两角银元、一角银元这三种便于使用的小额银元,这些银元,早在清末,造币厂即有制造计划。
对于造币厂而言,真正的挑战来自于铜辅币,对于铜辅币总理的要求看起来非常简单,一是辅币成本不超币值成本,最好是战前成本,毕竟对于中央而言,中央需要通过发行新式辅币,获得巨额利润用于国家工业投资,二则是需要考虑到制造难度,对于铜辅币而言,制造难度就是最重要的防伪措施。
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间,刘华成试验了多达十数种材料,以确保铜辅币的造价不超币值,可无论是采用何种原料,不是成本过高,就是成本过底,最后,他仍然像在连云港一样,采用钢芯镀铜来解决成本问题,可钢芯镀铜并不能解决防伪问题,解决防伪问题就需要从硬币的设计上着手,初时,众人提出的方案很简单,就是通过繁锁的硬币花纹设计、以及边缘压花来解决防伪问题,但最后,这些都被否决,因为那些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防伪问题。
“……采用双材质,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小厂制造,小厂制造需要添制多台设备,如其不能形成流水线式生产,很难形成规模,而形成流水线式生产,仅设备投资就需百万元之后,而其在材质上采用软硬结合,黄铜为软质材料,不锈钢为硬制材料,在压制硬币花纹时,同样有一定的技术困难,与过去铜元采用的直压技术相比,技术困难增加数倍不说,不锈钢材质对模具的损耗也远超过铜料,过去国内各铜元局所用模具具为引进他国!而各国尚未采用的钢质材料制造硬币,因此,即便是他人试图仿制的新辅币,亦需向外商提供资金,以解决辅币压花模具问题,否则以旧式模具,一来无法印清辅币花纹,二来模具寿命不超过百枚,可谓是得不偿失……”
在提及技术上的难度时,刘华成的心下却是一阵得意,目前国内除中央造币厂之外,也就只有**公司拥有有新辅币的压花模具的生产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