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干涉下由财政部划拨专门经费扩建,现在京城规念大、设备最为齐备的西式医院就是那座建于郊区的这座占地2186亩的中央陆军医院。
包括x光机等数百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三千四百余张病床,并不是中央陆军医院骄人之处,真正的骄人之处,恐怕还是在这所医院中,“关押”着六百五十名德国、奥匈医生,这些德奥医生大都是旅居中国的德奥两国侨民,因中德宣战的关系而为了“敌国俘侨”,不过中国对待这些德奥两国侨民的态度却极为友善,他们可以在规定的住所、规定的工作地点的“双规”下享受俘侨难以享受的待遇。
而这些医生则在中央陆军医院内通过提供医疗服务以及提供医科教育,成为“俘侨雇员”,不过他们的收入依然不菲,每月百元甚至数百元的工资,再加上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正常的休假制度,使得在这些德奥两国医生看来,在中国的“被俘”经历,根本就是度假,甚至同他们战前的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两样。
不仅在中央陆军医院,事实上,即便是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之中都有这种“双规雇员”,政府公务机构、兵工厂、造船厂以及民间的学校、工厂、企业都有这样的雇员,在中国的数万名德奥两国侨民,所享受的待遇或许是其在所有协约国家中,享受到的最好的待遇,以至于在过去的一年间,有不少德国侨民因种种原因,甚至远从他国比如日本、俄罗斯等国逃到中国。
而在中央陆军医院中首席的内科专家施内尔博士,就是在一年前从日本逃到中国,而在此之前他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的三十六名德裔教授之一。在战前,日本政府、企业、学校雇佣的各类德奥两国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多达万人之多,相比于中国往往是自发性的、冒险性或是企业性的侨民,那些居住于日本的德奥两国侨民无疑是更高出几个台阶。而因为宣战的原因,日本不得不将那些侨民送往战俘营,不过日本政府也同样考虑到本国的需要,对于那些敌侨往往是在其“合同”到期之后,再送往战俘营。
尽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