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笑。目中带着期待,对于他而言,这既是对眼前这个士兵功绩的承认,同样也是一次收心之举。大总统喜欢给将军们授勋,段祺瑞会给军官们授勋。而自己呢?
自己所需要的只需要亲自给几名士兵授勋,如此也就足够了。至于他们曾经被俘?这在别人的眼中或许是污点,但事实上,他们也曾为这个国家战斗过。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认为被俘是耻辱的象征,对被俘人员是不信任的、歧视的,可却从不曾考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或力战而竭被迫被俘。
而西方的条例却允许军人投降,而且当被俘军人被释放回国后,会得到英雄般的迎接,而且不会影响以后的晋升与正常的生活。
或许有“士可杀不可辱”、“不成功便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传统文化,但在李子诚看来鼓励牺牲、提倡舍身,本身就是一种偏狭的政治英雄主义,只有那些永远不需要上战场上的人才会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英雄主义”,相比于这种“让所有人去死的英雄主义”李子诚更倾向于对军人的真正关怀——将其当为人,而不是工具。
事实上西方国家对于那些被俘而且没有叛变情结的军人来说,他们在被俘时遭受了更多的折磨、承受了更多的耻辱,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背叛国家,如此就值得给予他们更多的的礼遇。过去李子诚同样觉得很难理解,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军人就应该战死,绝不能成为俘虏,可如果弹尽粮绝、受伤昏倒,连自杀都不能,还有什么选择?而且那种对被俘军人的尊重,同样体现出了高超的智慧,苏俄可以将被俘人员一率归为“敌人”、“叛徒”的行列,也正因为这种严酷的军法,使得在二战时超过一百万被俘苏军却因此成为伪军,而且在战场上,他们在和苏军打仗时,甚至比德军还要勇敢,往往会战斗到最后一人,是什么促使他们发生这种变化,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那些军人知道,从他们被俘的那天起,他们如果想活下去,就只有一个办法——摧毁本国政fu!
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