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其他部门更能**决策且具延续性。但由于长期的革命外交灌输,在列强档案中形容为狡猾、优秀、难缠的北洋外交官,在后世的教科书中成了“买办”、“走狗”、“西崽”·交涉成果被一笔勾销。
北洋时期的外交有功有过,但很多人却是只看到以前的坏,看不到它的好,更是只强调今天的成就和过去的失误,他们让步就是顾全大局·别人让步就是丧权辱国,那种双重标准是何其的可笑。
正像现在,正像此时,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自己可不就是正在“丧权辱国”、正在“卖国妥协”嘛!指尖夹着雪茄烟,李子诚开始回忆起过去所学的历史。
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触以来,饱尝屈辱与挫折·“不平等条约”可称得上最明显的伤痕。
1920年代以来“反帝废约”、“废除不平等条约”等爱国宣传,开始深入人心·自此是谁“废除不平等条约”终结百年国耻,与政权的合法性密切相关。
国民政-府受惠于五卅之后反帝反军阀激情,于大革命之后取得政权,强调其始终致力于废约·并在抗战期间,签订《中美新约》放入书架、《中英新约》放入书架等·废除“不平等条约”,但贬抑轴心国交还特权给汪精卫政权之重要性。后来某党出于政治目的则贬抑国民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成果·指出尚有许多未收回的权利,强调是他们最先提出废约主张,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奋斗;49年后,彻底扫除帝国主义势力及影响,解除了套在中华民族身上“不平等条约”的锁链。最后,香港,澳门回归,才算真正终结百年国耻。
事实上,“不平等条约”负载了百年民族悲情,政治意涵浓厚,其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就意味着对条约的合法性及效力的怀疑与挑战,进而主张“废除”之,但太过强调“不平等条约”在道德上的瑕疵,及“废约”在道德上的优越性,会有自相矛盾之处。清政-府也曾在外国享有条约特权,如在朝鲜有专管租界3处,另外在甑南浦等公共租界中也有中国租界,并享有领事裁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