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裔工程师的规划下,通过三万余建筑工人的努力下,在春节之前,居住在上千座帐篷之中的失去房屋的百姓,都已搬进了重规划设计的新居,此时的青岛几乎已经找不到战争留下的痕迹,同样这里的华埠、欧埠的分别亦随之消失,这座回归中国的城市,已经不再由华人止步的场所,而城市的规划也趋于统一,德治时期欧埠的规划条例被扩张至城市各个角落。
随着战争的结束,大量的因战争离开青岛的商人们,又纷纷返回了青岛,原本歇业的店铺,早已重新开张,在战争有些冷清的青岛的市面,又开始热闹了起来,而且随着几座新厂,尤其是四方机床厂和青岛船坞、青岛港的扩建,更让这座城市相比战争之前,更为热闹、更为繁华。
当夜幕降下之后,青岛的主要街道上,一盏盏路灯开始亮了起来,这些连绵的路灯就像是夜幕中的明珠一般,照亮了青岛这座海滨的城市的街道,这些路灯是春节前由临管会出资安置,过去青岛的路灯只局限于欧埠,而现在路灯却早已铺设在青岛的每一条街道。
在路灯的灯光的照耀下,一个青年快步在路边走着,如果有人留意的话,会看到他在不时用余光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尽管青年的的身上穿着便装,但是看着他的腰板和走路的资势,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这个青年的身份来,他是一名军人。
青年很快拐入了一处漆黑的巷道之中,在黑暗的掩护下青年来到巷道的深处,然后在一个木门前,轻轻的扣了几下门环,扣动的声响很规则,显然有了事先的约定,当木门吱一声打来的后,青年便侧身闪了进去。
此时的独院内见不到一丝的光线,当青年在黑暗之中推开独院内的正房的房门时,才透过一道光线出来,青年便走进了房屋之中,青年随手关上了木门,原本透过一丝光亮的独院再次陷入一片漆黑之中。
“要铲除贪官污吏,才能达到“共和维新”,建设新日本的目的。”
又有一名青年军官沉声说着。
“可不是吗?国民苦不堪言,士兵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