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后来,部队又改编成中央陆军,在陆军中,那些北洋的军官,轻易的获得了他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同样的军衔、军职,而他却倍受排斥。
这一些只让他每日以酒度日,看着那些人“窃取”革命的成果,在军阶和特权方面超越他,这种痛苦便愈发刻骨铭心。
剩下来的唯一出路就是革命,继续进行革命。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当士兵们围着操场转来转去的时候,马龙飞却在城中和同志们商计着时局。在宋案之后,在“二次革命”之前,得到消息的他,便想方设法的离开了湖北,乘船去了江苏。
在他到达江苏之后,看到却只是“二次革命”后,南京的混乱,可他还是一厢情愿的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而他一定能功成名就,可最终,堂堂江苏陆军,在李致远“银弹攻势”下,被彻底瓦解了。
和其它人一样,面对可能被运动的下级军官和士兵,马龙飞选择了乘船前往日本,而在日本的那一年,他心中愤懑变成了对李致远的日益憎恨。在在他看来,李致远和袁世凯都是一路货,甚至于李致远比袁世凯更可恨,因为李致远将自己的真实面貌隐藏的更深,这样的敌人更可怕,也更具破坏力。
甚至于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李致远的银弹,如果李致远能够慷慨捐赠军资,那么“二次革命”也许就已经获得了成功。
在日本流亡的时候,他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当一个个革命党的“丑闻”,经过报纸传到他的耳中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却只是怒愤,对李致远的愤怒,在他看来,那一切都是李致远的阴谋,在“胶澳事变”的时候,他也曾犹豫过,犹豫着是否和其它的流亡军人一样,回国。
可最终他选择留在日本,那是对李致远的敌意,让他作出这样的决定,而到后来谈判时,在得知袁世凯竟然索要《中日盟约》放入书架原件的时候,原本好不容易对李致远生出一丝好感的马龙飞内心顿时激起了一阵反感,再加上他原先由于缺乏机会而逐渐累积的怨愤,他变得极端起来。
直到那个时候,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