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将军,还有在岚山被俘的明石元二郎。
可以说,日本陆军后来之所以支持孙中山,原因就在于〈中日盟约〉的签定,而孙黄的彻底决裂,革命党的分裂也和这一盟约签订不无关系,林虎、熊克武、程潜、李根源等人之所以回国,后国民党人通电全国表示他们停止革命、一至对外的政治主张时,也曾含蓄的指责:“然借异虐同之举,引狼拒虎之谋,前为天良所不容,后为智计所不许。”
但是对于〈中日盟约〉无论是政fu或是国民党人,也只是对内容有所耳闻,具体细节却是无从得知,也正因如此,袁世凯才会秘而不发,在谈判细节条款中要求日方移交非法的〈中日盟约〉原本或副本。
而在得知明石元二郎被俘后,袁世凯曾特意交待,物必从明石元二郎口中得到《中日盟约》放入书架内容,在袁世凯看来,这是彻底摧毁孙文等革命党的声誉的最佳武器,他又岂会愿意错过这一良机。
在袁世凯心中,不按理出牌的革命党人远比手握军队的李子诚更让人担心,那些革命党为了所谓的理想可以没有任何底线,世界各国的革命党人都是如此,为了所谓的革命,他们可以拿国家的利益去出卖,去牺牲,而反观李子诚,即便是政争也好、异见也罢,他至少不会拿一国之利去讨好外人。
“如果我们在这一条上不妥协的话,子次,你觉得日本人还有没有可能把《中日盟约》放入书架的副本给咱们?”
袁世凯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审判日方军人的提议是李子诚提出的条件之一,而这也是陆徵祥之所以坚持的原因。
在一些中央提出的问题上,可以适当的妥协,但是在淮海经略使公署提出的问题上,则要适当的支持。
“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甚至日方能主动提出这一点,已经超出了意料!”
陆徵祥的回答,只让袁世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但凡主持日本政fu的是有远见之人,都不可能把〈中日盟约〉的副本交给自己,更不可能把孙文等人交给自己,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