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刚刚受命的国务卿,却是在袁世凯提到将来李子诚的职务时,心下便犯起了嘀咕,作为袁世凯身边的老人,他岂会不明白大总统的心思,若是一部总长能酬安李子诚,怕大总统也不会请四人过来。
在成为国务卿后,于徐世昌的内心深处,他同样倾向于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建“一流人才内阁”的想法,因此希望李子诚进入内阁主持农商部,在他看来,在全中国,没有谁比他更合适这个位置,别人在那夸夸其谈的时候,李子诚所主持陇海沿线实业带却已显其形,什么是人才,这就是人才,这样的人才来内阁,只会对内阁有益。
可这会,听大总统这么一说,徐世昌的心里顿时犯起了嘀咕,他隐约明白,大总统之所以为难,恐怕为难的还是因为以一部总长作酬,只会让天下人不满,当然更重要的李子诚不满,相比于一部总长,他李子诚还不如留在江苏做他的淮海经略使,然后慢慢的像现在控制江苏一样,沿着陇海铁路扩大他的影响力。
但大总统却想留于中央,这样的话别说是一部总长,就是国务卿都不一定能入李子诚之眼,这中华民国政事堂的国务卿,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大总统的传声筒,如果想留住李子诚的话,怕也就只有总理一职了!
在徐世昌、杨度两人说出同样的一句话时,梁士诒却出奇的沉默着,他的沉默看在袁世凯眼中,袁世凯只是在心下点点头,看来这里头只有梁燕孙还算是个明白人。
在对人用人上,袁世凯无疑是双重性格之人,一方面他最喜欢的,是那种唯唯诺诺的人,而另一方面,他却又知道唯诺之人不堪大用,所以他知道,这会无论是徐世昌或是杨度不过只是为了表现出前者,虚言应付他罢了。
他点着头说道:
“嗯,你们心里都明白,只是不想戳破这层纸。你们不说,有些话我却不能不说,致远之功,功在国家、利在千秋,农商总长,别说这次他立下的是盖世之功,就单凭他把陇海线办的,就是让其出任农商总长,又有何不可!”
见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