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现在,李子诚的威望,别说是当初的孙黄,就是他袁世凯也不得能盖过其声望,“挽时局于狂澜之时,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亿万民众闻其声,而知其名,听其言,而知其心!”这一个个可不都是他李子诚,甚至就是他这个大国元首,也是李子诚送来的。
功高盖主!
搁过去,李子诚立下的是不封之功、立下的是砍头之功!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可谓是再清楚不过,可现如今,这不是过去,就是满清那会,曾国藩立下的可不也是不封之功,就是慈禧,也未敢以其功杀其,更何况是现在。
现在,若是趁着李子诚来京时杀了它,袁世凯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麻烦,到那时恐怕就真是神州动荡了,别说是他的江苏陆军,就是手下诸将恐怕都会心生反心,到那时这个大总统恐怕也就做到了头。
可若是不杀李子诚,就要想法子安置他,给他一个位子,给他一个什么位置呢?
虚名!
不行,再虚的位置,只要有钱,就能做实了。若是当年章炳麟有李子诚之财,没准那个筹边使真的就做成了拥兵数万、领掌数省的筹边使。
实职!
给什么样的实职,才能让国民满意,嗯,更重要的是让他李致远满意,然后心甘情愿的交出兵权,乖乖的来京城任职。
这才是最难的。
世上最难的是什么,就是让别人心甘情愿的把脑袋伸到你面前,心甘情愿的让你砍!
李致远……
念叨着,袁世凯的心中又浮现出那张总带着诚笑的年青的出奇的面庞,那小子“待人以致诚”,是真的吗?
别人或许能被迷住,他袁世凯却不会,那小子的精明,怕就是倒退三十年,就是自己也不及他,指往那小子心甘情愿的洗净脖子,伸脑袋过来,想都不要想。
可偏生他受了那“文刀”,不仅受了,而且还光明正大的,不给自己留退路的受了,现在全中国都知道,战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