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军人的行为证明了一个国家的重生!”
一个国家重生了!
几乎每一个身处此地的记者,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时,他们都会生出这样的感觉,而与同行们的激动不同,黄远生却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事实上,他曾亲眼见证过这个重生的过程,这次重生是以陇海为中心开始的。
拿着相机,他朝着远处走去,其实作为报社的主编,他完全不需要自己亲自上战场,可是他却不愿错过这一次战斗,在海岸上一片沙土交界的地方,他看到几个士兵,提着缴获的日本步枪,日本膏药旗在那里欢呼着,他立即拿起相机冲着他们拍下了一张照片。
从镜头,他能够清楚的看到那些士兵脸上流露的笑容是发自肺腑的,不是那种侥幸生还的笑容,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呼,为胜利发出的欢呼声!
望着那些面带笑容的、欢呼战斗胜利的士兵,黄远生方才真正意义上的感觉到这个国家最根本的变化,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军或是中国民众,不再是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而是为了民族存亡浴血奋战的士兵。
这种变化,不正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最根本的变化吗?
谁能够否认这个国家通过这次民族战争的洗礼,在向近代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具决定性的一步呢?
望着站在海滩上沉思的黄远生,莫理循走了过去。在过去的一段时,莫理循早已和黄远生这位“媒体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然,他更佩服的一点是,黄远生一边拿着李致远的投资和陇海的“广告费”,一边推行着《陇海时报》放入书架的“不偏、不党、不私”的办报原则。
中央政fu他的《陇海时报》放入书架骂过,地方政fu,他也骂过,陇海以及**,他同样也骂过。
“就是因为拿了钱,所以才更要行驶监督之责!”
黄远生曾振振有词的解释着自己的用意。
“骂他,是关心他,是对他心存希望,如果舆论界都不去骂了,要么是这个国家没有新闻自由了,要么就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