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一道冷光。
虽读书不多,但张勋的家乡的观念颇浓,热衷地方公益事业,乐于慷慨捐助。他发迹之后,先后在北京,天津购房置了两处“江西会馆”,安顿在京津两地做客和行旅的同乡;还在南昌府学前购置了崇礼堂房产,辟为“奉新同乡会”,为奉新在南昌求学的贫苦学生提供食宿;又在南昌惠民门外河岸修建了码头,大大方便了奉新、靖安两县来往南昌的船舶,而在他的原籍赤田村张家,原来张家之人大多是破旧草房,他也出资大部为之建成青砖结构楼房,并购置学田、学产,扶助族中贫寒子弟读书;张勋还出资在奉新县城南门和西门外各建石桥一座,方便交通;奉新至长头坡百华里的石子路,也是张勋出资修建。即便是如此,张勋仍然时常告诉家人。
“忠节不能移,桑梓不能忘!”
或许这就是张勋为人处事的作风,像是现在对满清的那份报知遇的“孤忠”,恐怕也是这种性格、为人使然。
过去他一直想着如何报答许府当年对自己的恩惠,如今,许府有人来了,张勋自然很高兴,他要重报主恩。在许希武来到之后,不仅派人盛情款待许希武,还多次亲陪许希武看戏。最后,更亲自帮他联系官职,直到一切都办好之后,他才特意请来了许希武。
“我现在是在苏北,这地方,土薄人贫,秩序也不好,我不想留你在此。送你去南京如何?”
听着这话,许希武连忙起身答道。
“只要有存身处,哪里都可以,不敢苛求。”
“不苛求,是你的事,我得好好安排你。”
张勋连忙摆手说道。
“我已经给程德全写信了,现在他还是江苏督军,所以这事得让他帮我,我告诉他我有一位高才学弟,要到江南谋事,务请妥为安排。”
接着张勋又说道。
“最好去一较平和,富庶之县任知事。
许希武一听要把他送到江南当县长,忙急声说道。
“小弟才疏学浅,实不敢担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