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十二万担生丝在国内产生一亿两的市场,如果把这十二万担生丝投入到国外市场,一亿两银子却从国外流入中国,而得到这些银子的蚕农,除去存储一部分之外,其中的大部分仍然会花出去,原本在内销只能产生一亿两市场的生丝,转为出口后,即可产生一亿五六千万两的市场……”
算着这道简单的数学时,李子诚便开始在心里合计着如何最大限度的从中余利,毕竟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利润。
“董事长,办一个产量一千担的缫丝厂,需要投资二十万元,而且我国农村养蚕几乎囊括全国各省,若是公司办缫丝厂的话,就涉及到异地投资、异地生产,还要考虑到交通运输的问题,以江苏的无锡为例,无锡在清光绪三十年以前,栽桑之家,甚为寥寥,但自1904年沪宁铁路筑成,由于交通的便利,无锡地区的缫丝业即逐渐兴起,栽桑方才时兴。”
当方之玉提出公司发展生丝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时,原本有意反对的穆却出人意料的沉默着,这会他已经完全被董事长说服了,在方之玉提出那些问题时,他已经在心下思索着对策。
“资金不是问题”
“哦?”
“董事长,其实最需要解决的不是资金,而是销路,缫丝机械应该没什么问题,公司可以引进技术自行生产,然后仿造出售棉纺设备的方式,向国内的丝商供应质优价廉的设备,最重要的是市场”
穆的话到是让方之玉稍做沉默。
“董事长,我国生丝出口完全为外国洋行所笼断,那些洋行虽说组成了一些扶助机构.像“合众蚕桑改良会”“上海万国生丝检验所”以及“广东万国丝业改良会”,但他们的自然不是为了帮助我们,他们所需要的只是生丝原料供应而已,而且是廉价的生丝供应,我国生丝订价权完全由英、法、德、美洋行所控制,华丝质优于日丝,举世皆知,但华丝价格却仅为日丝八成,至多不过九成,而洋行收购生丝后,运往欧美,凭此利差,即可获巨利……”
“那我们就把订价权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