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驻日公使吗?可请其提前往日本,在轮船靠港时,抢在孙文等人与其接触之前,先与其接解,微露其意。”
赵秉钧一字一的斟酌着说道。
“当然,意思一定要恳切,一定要把大总统的意思传达到,而且还要让他明白,大总统看好他,愿意支持他办实业。”
沉默一会,袁世凯便点点头问道。
“如果碰了钉子呢?”
“钉子?”
“旅美华侨向来倾于孙文等革命党人,多年来具为革命党人所惑,怕这钉子是要碰得!”
沉吟片刻后,赵秉钧开口说道。
“钉子或许是会碰的。可他欲回国投身实业,自也属商人之列。即为商人,那也一样!”
虽说的袁世凯没说什么,但他在心里还是知道,这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商人,无非以利取之,可那人只是欲投身实业而已,更何况其学胜于商,显然不能等于普通商贾。
这是袁世凯心里的盘算,当然不便说破。也不会说,实际上对袁世凯来说,相比于个人的意见,他反倒更看到下属幕僚的意见,同样他亦明白自己能有今天全赖用人。
这几日,从南到北,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谈着一件事,炼铁高炉和一万万一千万两,自然的也少不了一个人——李子诚,那个拿着专利卖给美国钢铁公司,卖了一万万一千万两的中国人。
当报纸和国内认为他就是“中国觉醒”的象征时,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他的银子,有的家里有女儿的,想着给女儿找个好归宿,有的则是想从中捞些什么,这都是人之常情,可之所以让袁世凯如此重视此事,倒是为了另一件事,南方的孙文等人,正试图其与接触,谋求资金支持,而现在政府财政紧张,自然也有官员提出能否从他那“借一笔款子”。
现在的李子诚就是那唐僧肉,是个人都想扑上去咬上两口,至于他袁世凯,也不例外,谁让政府现在没银子,为了筹银子,能抵的、能押的几乎全部都用上了,可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这边外国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