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开玩笑的语气,澄清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老先生做人还是非常光明磊落的,他不屑于、也不需要用徒弟的成就、作品来为自己脸上贴金。
这也是为什么李光民在一次采访中,很坦荡地谈起了早年给港城音乐做配曲的经历——都是扒别人的曲子,换一下词,自己配上乐器,再拿出去卖。
“八十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版权的概念,不管是粤省,全国的流行音乐,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但后面包括李光民在内的国内音乐人,就开始写属于中国自己的音乐了,在他们的笔下,民歌写出了流行的范儿,西北民歌的音调和摇滚的融合,也开启了“西北风”的热潮!
李光民没有对外吹嘘过他做的是最早期的“国风”音乐,但他一头扎进了音乐创作里,几十年如一日地寻找着文化传承与流行音乐的契合,不做实验性的音乐,只做大众喜欢、大众认可的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十多年前,他退休以前,还能做出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而不是像很多老一辈的音乐人那样,写的歌让年轻人都听不下去了。
扯得有点远了,李光民现在正在跟这些明星艺人介绍着杨谦,他对杨谦的赞扬和认可,让很多人听了之后都觉得难以置信。
比如说蔡华红,她刚才还以为杨谦是因为跟着李光民学,才写得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来,现在发现,自己又想错了!
又比如说苏睿,李光民对杨谦的青睐、称赞,让他产生了一些恍惚感。
三十年前,李光民对自己,好像也是这样的态度吧?
苏睿记不太清楚那个时候李光民跟自己说的话了,他只是记得,在朋友的邀请下,李光民看了自己的表演,然后请自己前去交流的场景。
那个时候,李光民眼里满是欣赏,而自己也以为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伯乐。
毕竟,那个时候,李光民写歌捧红了柴江的故事,在羊城早就流传了两年!
但为什么,李光民后来没有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