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24年,本来应该忧郁后悔,着急得病而死的刘备。这会却活的好好的。
也许是看到了什么,也许是知道了天命,也许是顿悟了人生还是什么的。
刘备现在就像一个好好先生,尤其是看到老臣子们看到他发怒后都不得安宁,上上下下鸡飞狗跳的后,他就很少表露不满的表情出来了,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好,不错,不错。”或者微笑着点点头。
224年,驻守成都的诸葛亮发一来了一封表章,建议刘备称帝。
为什么早不称晚不称偏偏这个时候建议称?这是一个信号,对外人来说,这是刘备不服曹魏而采取的抗争。对知道内情的人来说,这实际上就是诸葛亮基本同意了廖化提出的人才改革计划。
诸葛亮考虑的是很多的,首先,廖化这么多年各地办学堂,蜀汉民众的识字普及越来越广,越来越深,蜀汉土地范围内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都有很正面的议论,没有出现他所担忧的情况,这说明普及教育是绝对可行的。
其次,就是曹丕弄出的九品中正制加上廖化有意无意地暗示,让这个多智近妖的家伙很快意识到了世家的强大和畸形,还有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世家对于国家和百姓是没有什么有益的用处的,反而是趴在国家和百姓身上吸血的寄生虫。
最后,作为政客让他清醒地就是,他发现要是廖化的计划能够实现,那么世家这个貌似强大的怪物简直不堪一击,以廖化的强势性格,他是绝对要推行下去的,虽然廖化平时一副很温和的样子。
那么与其跟着世家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为什么不做一个弄潮儿呢?而且这与自己的理想完全不违背。
在必输的情况下,聪明的诸葛亮很快做出了选择,但是,同时他心中也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他要做一个限制廖化将权力中央集中到皇权手中后无法节制情况的控制者。
他深深地明白,皇权太强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某些时候不是一件好事。汉室的衰亡就是很好的例子,皇帝一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