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朱栩的态度,也从原来的不爽,变成了重视。
因为朱栩交出的这份答卷,不仅让他们满意,甚至要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尤其是李善长,他是中书省的左丞相,大权在握,对全国各地的官员最为了解。
很多时候百姓们的困难,并不是不想解决,而是没办法解决,或者解决一个又蹦出来一个新的。
而刚入仕的官员,连人际关系还没有捋顺清楚,怎么还有闲暇心思顾忌工作?
真要说做到“两全其美”,那恐怕只有一个人,那便是当年的扬宪。
只不过扬宪并不是真正的两全其美,一切都不是他营造出的假象罢了。
当然,也有对朱栩非常不爽的人。
就是那些身居要职,且有私心的勋贵们。
科举的恢复,本就是对他们当头喝棒。
现在按照朱栩的想法,选举出来的人才,必定各司其长,那么他们在外揽权的子孙门徒,权力将会被进一步分化!
长久以往,将会被彻底排除在权力圈儿之外!
朱栩这一刀,可谓直接砍到了他们的骨头上啊!
一时间,有私心的勋贵都咬牙切齿,恨不得将朱栩撕碎。
但朱栩却是并不在意,他手里拥有随意调遣羽林军的权力,皇城之中,除了朱元璋之外谁也动不了他。
所以,这些勋贵虽然恨他,但也只能干瞪眼罢了。
而他刚才所说的改革办法,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心,皆是因为这就是后世的企业管理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谁有什么能力谁干什么。
针对强,见效快。
这两点正是当下的大明最需要的,同时也是他完成任务的必须要素。
不过也不是所有勋贵都坐以待毙。
有聪明人,例如吏部尚书薛亮便站了出来,一脸赞同地道:“好好!景国公说的太好了,老臣深感赞同。”
“但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