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终,鉴真还是收下了那群孩子。
搞定他的过程很简单,商慈将怀中的鲁班书掏出来,递到他面前:“既是机缘,住持还是自己留着罢,商慈福薄,消受不了,什么鳏寡孤独残,我一个也不想沾,住持大师,您收好……”
鉴真眼神一触到那鲁班书的封皮,就像看到什么蛇蝎虫蚁,连忙以手挡眼,吓得身子后仰:“既送了人,哪有再收回的道理,姑娘快把它收好,其他什么事……什么事都好说!”
商慈好笑地将鲁班书收入怀中,同时心下腹诽,像他这样自制力这么差还吝啬的老和尚,是怎样当上一寺住持的?
鉴真平了平呼吸,唤来门口候着的僧人,通传下去,集合寺内弟子,要为这些孩子们授戒。
商慈擅自为他们剃了度,已是坏了规矩,白马寺好歹也是京城第一古刹,要入寺门,自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要走。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点戒疤。
初入佛门,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再过两三年,如果表现的好,会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
线香顶在光溜溜的脑袋上,孩子们被烫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想哭又不敢哭,只能憋着嘴强忍着。
能有戒疤,对于佛门弟子来说,是一种荣耀,可在商慈看来,这未必不是一种身体上的残害,虽然心疼这些孩子,但佛门的规矩不得不遵守,只得默默站在一旁看着,不住地低声安慰。
小孩子们忘性大,短暂的灼痛过后,抹抹眼泪,又重新活蹦乱跳了起来,或许是被人贩子关在地窖、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的经历,让他们对于疼痛已经有了很好的抵抗力,环顾着周围描金绘彩的殿堂庙宇,孩子们眼中皆是闪动着好奇和对未来的希冀。
鉴真将这些孩子分别派给门下的几个弟子,令他们好好教导。
白马寺因占地广而僧人稀少,平日里很是冷清,而这些孩子似乎给寺庙注入了一丝鲜活之气,久违地热闹起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