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猜测里,几千也就到顶了。
一万的话,那是一个很难想象的数字,几乎突破了常振河的想象极限。
但常振河对青云之路里的那个“一万八千年”却没有半点怀疑,甚至当时第一眼看到时,心中本能地就相信了,任何怀疑的心思都没有!
如果圣人都不知能不能活这么长,那什么人才能做到那位先生这样?
这不是胡扯么!
但常振河未作此想!
门内所有看了那篇东西的人也都未作此想!
而之所以没有半点怀疑,就因为那篇短短的东西里,透露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关于凝气散,关于通天树,关于那位先生,他们不知道真假。
他们也没有能力来分辨真假。
但那篇东西里不只有这些。
有“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有“诸法皆废,此法不废。”
有“天行健,修者当自强不息。”
有“地势宽,修者以厚德载物。”
而在青云之路里,这些话,每一句出场时的描写,都让常振河在心里咀嚼了不知多少遍。
每咀嚼一遍,感受感想,叹服敬畏,便更多一分。
而真要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这些话的境界,超出了常振河的境界,也超出了他的那些老伙计们的境界。
需要抬起头来,需要仰起头来。
才能看。
才能看得更加深入一点。
这样的感受,再明显也再直接不过了!
更不用说,那篇青云之路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整整二十首的“道诗”。
甚至不提这些道诗,那些文数两方面的考题,其中也有不少,甚是让常振河惊奇惊异。
而这些,全都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若问常振河为什么相信凝气散是存在的,相信通天树是真实的,相信那位先生是确有其人或作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