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哮喘,包括肺炎也包括肺癌。
而随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市区污染越来越重,呼吸道系统的疾病也逐渐侵袭着几乎所有的民众,从最轻的感冒,到最重的肺癌,这一系列疾病,患病率都是越来越高。
所以许广陵几乎没多考虑,就把目光放在了这个上面。
由病而药。
病的范围锁定了,那么药呢?
这个药要符合两点,第一点,它应该是针对呼吸道系统的,嗯,这是废话,第二点,这个药要很常见,或者说很易栽培。
只有常见,才能大量提供;只有常见,才有被推广的价值。
综合这两点,蒲公英,便进入了许广陵的视野。
所以第一步,许广陵在山脚,在山的东西南北四面,都种植了蒲公英,考察其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如背阴背阳等,药性的差别。
第二步,许广陵开始针对蒲公英,做着研究。
对蒲公英的药性,许广陵已经很清楚了,在长白山时,这是他重点观察和研究的药草之一,而现在他要做的,只是各种针对性的分离和提取而已。
对普通的医药研究者来说,这很难。
是的,很难。
因为全程都是“盲人摸象”。
而对许广陵来说,不需要什么液相、气相色谱仪,也不需要什么分光光度计,他自己,就是一台综合性的观测和分析仪器,而且还是超优秀的那种。
所以山脚在建的药物实验室,在章老先生的讲解和罗列之后,许广陵大删减之后,只把一份寥寥的名单给了大佬。
观测类仪器,只有一种,或者也可以说是多种。
显微镜,不同倍数的放大显微镜,从最低的一百倍,到五百倍、一千倍、两千倍、三千倍。
然后就是常用的提取分离类仪器了,什么旋转蒸发仪、真空冷冻箱之类的,此外,就是些常用提取剂了,蒸馏水啊乙醇啊等等。
都是常用的。
所以,只是实验室的建筑花了快一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