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种,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
第五种,蛊之由饭酒中毒的,分外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解除毒蛊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黄、蒜子、菖蒲三味用开水吞服,使之泻去恶毒。金蚕,最畏头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蚝猪箭的刺猬,故刺猬是专治金蚕蛊的特殊药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蛊。
放蛊是一种很可怕、很愚昧的害人举动,是由于古代民智未开而产生的恶习。
文字学上的蛊有多种涵义,主要的一种涵义作“腹中虫”解,从虫,从皿。
皿是一种用器盛饭的饭盒、饭碗或盛其他食物和饮料的用器都是虫字象征好几只虫。
“腹中虫”就是人的肚子里侵入了很多虫,也就是中了“虫食的毒”,-种自外入内的毒。
众多的虫侵入人的肠胃发生了蠹蚀的作用就叫做蛊,又叫中蛊。
谷子储藏在仓库里久,表皮谷壳会变成一种飞虫,这种古人也叫它为蛊。
“谷久积,则变为飞蛊,名曰蛊。”从谷壳变成的飞虫与米糠不同:飞虫会飞,米糠不能飞。
蛊是许多虫搅在一起造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
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
有毒的蛊多在华夏南方养成,种类很多,有蜣蜋蛊、马蝗蛊、金蚕蛊、草蛊和挑生蛊等。
放蛊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把蛊放入食物,吃了以后,就会染上蛊毒,染了蛊毒的人会染患一种慢性的病痛。以现代观点说,这是一种人为的,由许多原虫的毒引发出来的怪病。
金蚕蛊最毒,是在华夏偏僻地区养成的,渐渐流传于其他地方,种蛊的表皮是金色,每天喂它绸缎四寸,把它解出的粪便放在食物里,吞服了的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