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种梦寐以求的崭新生活。太史慈当然已经为他们找好了借口和退路,青州,一直是太史慈为汉献帝找到的最好藏身之地,尤其是黄县,在那里,汉献帝会生活得很愉快的。
也从此刻起,太史慈的改朝换代的行动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汉献帝的风光大葬,天下的格局虽然没有进入到新的境界,但是在天下百姓的心中却与以往分明不同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天下怕是要变了。
此时,汉献帝的遗诏、许子将当初的评语和管辂的命相之说已经渐渐传播开来,在中原地区的很多地方都已经流传甚广,这些地主的百姓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青州的统治之下了,所以他们在太史慈手底下获得的好处是最多的,所以他们对太史慈是极为拥戴的,所以在这些地区,要求太史慈上台作皇帝的呼声极高。
不过这时代的人毕竟和后代不同,虽然有呼声,但是最多也就是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议论,不会像后代的人们不管是支持谁还是反对谁都弄的大张旗鼓,甚至是走上街头,公开流行,虽然说长安已经发生过这件事情,但是那是因为太史慈近在咫尺,而且那消息过于惊人,而且长安地区的人们和太史慈接触的世界很短,虽然知道太史慈有资格当皇帝,但是却不知道太史慈会不会很快地走到这一步,因此在心中就有了患得患失之心,反倒弄得长安地区的人们有很的的反应。
在中原地区自然又和长安地区不同,至少百姓在很久前就已把太史慈当成皇帝了。再加上太史慈事先下了命令,地方上的官吏们密切注意百姓的动向,不想让他们以为已成定局的事情耗费过多的精力,以至于耽误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生产。
正是因为这一点,地方上的治安倒也没有出现什么令太史慈感觉到头疼的事情,一切还在正常的进行,只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气象在天下百姓的心中潜滋暗长起来,这种澎湃的生命力甚至传到了太史慈的敌人们所控制的地区,不可抑制。
因为交通路程的原因,所以留、孙权、曹操三人暂时还不知道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