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舒服得多。
先是太史慈汇报了这一段长安治安问题,然后指出长安最近外来客源比较多,应该加强戒备。
旋即管宁站出来解释说这是因为商人齐聚长安的原因,进而说明这些商人都是看到自己发出的通告才赶到长安的。
接着管宁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他说既然天下太平,那各地就该互通有无,而商业流通是打破各地间隔的最有效渠道。这个说法当然没有人提出异议。
不过管宁下面的话立时引起了争吵。
管宁认为,在科举考试应该有“商贾”、“农桑”、“百工”、“军旅”、“音律”、“丹青”等科目。
这个提议立时引起了朝堂上一片哗然,王子服等人立时站出来反对,认为这些东西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只有儒家思想才应该是考试的唯一范围。管宁抖擞精神,在朝堂上利用“五德终始说”和王子服等人展开了辩论,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管宁拿出青州作例子,开始在朝堂上详细地分析开设这些科目的重要意义,更指出要在考试之后在朝廷和地方设定相应的官职。否则只会造成财富的流失。
正如太史慈所料到的,这话一出口,汉献帝等人立刻心动,王子服等人也立时住口,显示出大感兴趣的样子。太史慈心好笑,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汉献帝觉得按照管宁的建议做对他有利,却不知道这么做对太史慈更有利。
这么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在政治上更能带来汉献帝等人始料不及的变化。一旦添加新的官职,那即是说要有多种人才参预朝政,每个职位上的人都是专业人士才可以,被这些世家大族称之为贱业的行业,世家子弟是不屑于学的,那么,寒门子弟,甚至一般的百姓出身的人就会有机会登堂入室。
如此一来,世家大族的统治地位自然而言就被击垮了。
有了新的经济基础,在构成新的上层建筑,太史慈消灭分裂种子的理想便基本达成了。统一天下算什么开创大唐盛世般的奇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