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走了几里路岂知行经之处,愈来愈荒僻,可辨远近之物。越过了一个山坡后,前方出现了个小小的村落。
太史慈发现连半盏靠靠靠也看不到,也不闻大吠,难道这是个被人荒弃了的野村
路上杂草丛生,太史慈走得很小心,十分机警的望着周围。
当他进入村后,更无疑间,十多间剥落残破的小屋,一点生气也没有。
大喜下连忙把自己的战马藏好,打开一间小屋,走了进去。
又是一阵头晕,太史慈不敢大意,咬紧牙关,拿出粮食吃了几口,也不敢点燃靠靠靠,就坐了下来,以坚定的意志硬迫自己忘去疲劳。专心调神养气,磐石般动也不动,不一会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清晨,一声辽远的鸡鸣,清脆、豁亮。
太史慈悠悠转醒,清晨柔和的阳光从破旧小屋的门缝和窗缝中露了出来。懒洋洋的令太史慈不想睁开眼睛。
太史慈暗暗运气,发现经过一个晚上的回气,自己的内伤已经好了大半,只是自己的肩头还是有隐隐的麻痹感,不过看样子没有关系,相信不用多长时间自己就可以完全的复原。
太史慈心知自己又多了一份逃命的把握。
窗外传来了鸟鸣和流水的声音,天籁祥和,好似云端。光是这种声音就已经让人流连忘返,不想离开。
太史慈却知道自己不可以在这里停留太多的时候。
眼前的平静安详事不过是个虚假现象而已。
大自然和人类的社会是不同的。
大自然的进化总是恰到好处地照顾到万事万物的生死明灭,而人类则选择了一种相对的真理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自以为是实在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发明了汽车,就有人认为城市里没有了马蹄嗒嗒声的噪音,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汽车的轰鸣声却在严重地困扰着人类,二氧化碳更导致了温室效应,南极的冰山开始融化,可是令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
为何人类总是会顾此失彼呢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