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部份人都到了园中赏灯饰,骤眼看去,至少来了五十多人,分成十多组在闲聊和互相打招呼,厅内只有几个人在交头接耳。可惜一个人也不认识。
太史慈正傻站着,不知如何是好时,一声长笑扑耳而至,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年在四十许间、身穿华服的中年人昂然而来。
身边则是个无论体形和手足均比人粗大、走起路来虎步龙游的豪汉,看衣着当是兵曹从事。
徐盛在旁附耳过来低声迅速提醒道:“此人正是孔义,他当济南相时我在街上看见过他。嘿……没想到年轻了不少。”
说话间,孔义已到近前。
太史慈和徐盛忙行下属礼,尚未拜下,孔义已抢上前来扶着两人,灼灼眸光落到太史慈身上,大笑道:“人说见面不及闻名,我却要说闻名怎如见面,想我孔义足遍青州,还是第一次见到子义这般人才,难怪可令黄巾匪类闻风丧胆。说起来我倒要感谢乔肃那小子,这一病恰到好处,把你给我送来了!你我要多多亲近!”
太史慈给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点不知所措,颇有点受宠若惊,要知自己虽然是西北六县的实权人物,但终非名门之后。孔义现在的态度让他颇不适应,同时心中亦再暗暗猜测孔义这热情的背后藏着什么意图。
不过也可能因为自己此时的身份已经不一般了,这些世家子弟自当对自己改变了态度。即便如此,也是非常难得。
同时对孔义的泱泱大度毫没架子亦感心折,若与刘繇刘岱又或者乔肃相比,纯以气派风度而论,这孔义要远胜那三人,一改太史慈凡世家子弟必狂傲的不良印象。
这才细细打量孔义,只见孔义脸容带点酒色过度的苍白,容颜俊秀,眼精目灵,额角宽广,相貌堂堂,只是略嫌单薄,唇片亦不够厚重,颌下留着这时代文人常见的三绺须髯,有种天生福薄的惨淡相。
看着孔义与自己谈笑风生,显是得意非常,一想到此人日后死于黄巾军之手,太史慈心下不觉惨然。
孔义的出现自是引起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