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姥儿的老家在冀中平原,电影《地道战》中的高家庄、马家河子和赵庄离她出生的庄子也就二十多里路。因为逃荒年才举家迁到东北。这个过程曲折离奇,包括我姥儿在清华和北邮食堂当临时工的奇遇,回乡夜路上见到的桥头白影,出门前被一个人影吓死的邻居长辈,灶坑里纵情嬉戏的两条过丈青蛇,荷枪实弹的一队民兵不敢进入的屋子,山海关惊魂一天等等,数不胜数。这些我以后都会在正文里慢慢向各位看官讲述。
不过,现在是番外时间,咱就先说点和主线实在靠不上关系的事。
虽说在东北生活了几十年,我姥儿还会留有一点冀中口音。就好比说,她曾经教过我一首数手指头的儿歌:“大拇哥(大拇指),二拇王(食指),中指,太阳(无名指),小五儿(小指)”在我姥的口中会念得非常合辙押韵——
大麦哥,二麦王,中指,太阳,小五文儿——特别是小五文儿,音调往上走,说不出的俏皮。
我小时候是听着我姥儿带着一丝淡淡关里方言的故事长大的。
在她的故事中,有许许多多的狐鬼仙怪,也有最朴实的善恶曲直。可以这么说,相信好多人都和我一样,随伴一生的事非观最初就是建立在儿时所听到的种种故事中。
从小我就立下过一个志愿,长大以后,一定要把我姥儿给我讲过的故事都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志愿却被慢慢抛到脑后。直到有一天,我赖在我姥儿身边缠着她为我重温儿时旧事的时候,她却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岁数大了,记性不好喽,都记不住了……”
于是,我觉得我应该动笔了。
当然,大多数的故事我也记不太完整了,需要加点想像整理加工,而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却一直记忆犹新,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想等我讲完了,各位看官们估计也就理解了。现在想想,这个故事还真有那么一点重口味。
好,咱们言归正传。
故事的时间年代历史背景已经无从考证,咱们就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