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五十多岁年纪,长得又黑又瘦,两只大手上生满了老茧。以杨龙友这样的江左名士,对他拱手为礼,那老者却只是欠一欠身,算是回礼。
“客人坐一坐,老朽这就去煮茶。”说完,老人退了出去。
杨龙友坐下道:“这位闵汶水闵老子,是金陵城里有名的茶人,上至权贵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他的茶艺,曹将军一会试试就知道了。”
曹文焕心中一动。闵汶水?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就是知名的徽州茶人闵汶水?他在现代时,曾经看过一本叫《陶庵梦忆》的书,作者叫张岱,里面曾经记载过闵汶水的一些事情。从这件事上推测,那杨龙友想要见的女子,想必就是珠市名妓王月了。
“对了,曹将军,上次我去方府,看到你写了不少稿子,集子完成了吗?”
曹文焕把刻印集子的事情简单告诉了杨龙友。
果然,杨龙友露出和方以智等人一样夸张的表情,说道:“曹将军,杨某没听错吧?你那一本集子,居然卖出了五百两的高价?”
其实,也难怪杨龙友等人吃惊,明朝的小商品经济刚刚萌芽,商业刻版方兴未艾,许多文人,包括小有名气的文人,出版的文集如果不是大众通俗作品,商业书坊都不会收购,这些人通常需要募资去找私人代刻。
“曹将军,你真是有福气的人,这一本集子卖出了五百两高价?相当于我杨某这个华亭县教谕二、三十年的俸禄啊。”
杨龙友边说边感慨,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曹文焕心说:“这中间到底怎么回事,我现在也不清楚。”客气道:“杨先生说笑了,以先生的声望,如果出一本集子,相信也能赚一笔价格不菲的润稿费。不过,话说回来,那笔费用,对于曹某确实有大用。”
说着,把自己准备在南都捐个监生的事情说了。又说:“关于监资,我向方兄打听过,可能需要一千石粮粟。”
杨龙友点头道:“不错,本朝自景泰年间开始纳捐之例,当时额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