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过了二个月,曹文焕请示宁承芳,要求将自己的把总营扎在杀胡堡南门外,他不想住在城里了,他决定在城外划出几大块荒地,来年开春组织部下垦荒种田。
曹文焕觉得大同镇缺粮少饷,朝廷有时候一欠就是几个月,边卒生活很艰苦,这样下去,士卒的士气就会越来越消沉,恐怕连上战场的心思都没有了。
而且,曹文焕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仔细梳理了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根据历史,宣大总督梁廷栋和兵部督师尚书张凤翼这二位,马上就要畏罪“自杀”了,宣大下一任的总督人选,也就落到了总理东南五省剿寇军务的卢象升身上。
这位卢总督可是明末难得的英雄,虽然是两榜进士出身,却使了一手绝好的大刀功夫,每战身先士卒,死战不退,曾经被流贼一箭射中额头,仍然负创击贼,亲手格杀数十名贼寇,威慑敌胆,流寇们都称他为“卢阎王”,见到他的旗号,能退走的就都退走了。
曹文焕记得卢象升做总督之后,因为宣大的粮饷欠缺,所以组织宣大各镇进行屯垦,走的是自力更生的道路。后来不仅供应足了士卒的军粮,还储存下来很多余粮,崇祯皇帝亲自下诏嘉奖了他,号召各地都学习宣大。
即然知道历史肯定会沿着这条轨迹发展,曹文焕也就当仁不让,提前让士兵做好屯垦的准备。
宁承芳当然不知道曹文焕的用意,但是即然曹文焕主动要求扎营在杀胡堡外,他也就同意了。
大同边镇,明末时期,一直饱受掳掠,所以人口减少,土地荒芜,许多地主富户都向内地迁移,留下了大量的无主荒田。
曹文焕很容易的就找到一些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组织士卒拔草,收拾。
他懂得做为将官首先要体恤士卒,和士卒同甘共苦,以忠义对待他们,士卒才会感恩戴德的去效死力,所以这些杂活,曹文焕一般都和士卒们一起做。
曹文焕还坚持不吃独食,和士卒们一起进餐,士卒吃什么他吃什么,士卒们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