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幕,心情会是何等的悲怆。
江山不是不能在他手中延续,而是时无英雄。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每次看到边关邸报的时候,时时发出这样的叹息:他不是昏庸的赵构,为什么手下就没有像岳飞一样雄材大略的将领?能够助他讨贼破虏?
每次面对朝廷积贫积弱的现状,那些私欲熏心、党同伐异的庸臣只知道蝇营狗苟,空谈国事,他又何尝不叹息,朝中为什么没有像张居正那样的强臣,能够助他力挽狂澜,重振朝纲?
曹文焕相信,这个皇帝是有开创中兴盛世的壮志雄心的,只是他接手的实在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他实在是太想改变这种现状了,于是十七岁就成为一国之主的他,凭着少年人的一腔急功好利的心性,换朝臣,杀大帅,破格用人,他做了一个皇帝能够做的所有事,只为了边患平,流寇灭,然后安邦兴国,开创一代太平盛世。
这个国家实际上一天也没有真正的拿出具体的方案去治理,因为崇祯皇帝十七年的帝王生涯,每天都和数不清的战报搅合在一起。
流寇,满虏,军饷,粮草……
现在他曹文焕来到这个时代了,无论是因为什么,只要他能活着,他就决心要用千年的历史积淀,让这位呕心沥血的皇帝看到大明中兴的气象。
曹文焕出了大同府,一言不发。
曹刚、曹林知道他心情不好,路上也不敢去打扰他,三个人一路策马狂奔。
日落时分,三人来到一个村子外打尖。
大同九边,各个村镇都是一样的清苦,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贫苦的流浪汉、大片大片的荒田与腐臭的白骨。
今年又是一个大灾年。
曹文焕记得历史上,这个阶段,应该是到了一个称为小冰河期的时代,崇祯皇帝的命运实在是有点背,做为本时代的当局者,他永远不明白,他的江山丢的是多么的冤枉:处于王朝周期率的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国库空虚,太监当国,朝内党争,官僚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