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我们家银子是多,可是就是没人当官,你说这,哎,我也是想给家里光宗耀祖一番,你看有没有办法找你们家老爷打点打点路子。”
文吏闻言大喜过望,知府大人在背地里捐官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甚至皇帝都知道各地捐官的行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每年几十万两到口袋里。
捐个普通的县官两,捐个大县的得两;甚至还有朝廷开设的贷款机构,专门借钱给你捐官,利息高的吓人。
可想而知,有了这种捐官来的地方官,下面的百姓得多惨。
他要是搭线成了,少说也得挣个一百两银子吧,差不多是他两年的工资。
“小哥儿,你在坐着,喝杯茶,我去去就回,去去就回。”
文吏还转过头来反复叮嘱,去去就回,千万别走。
接待了大客户,几百万的项目,是那个味儿了。
李瀚从刘德胜那了解到,这西安知府乃是新上任的东林党派人士候全功,这个候老爷在剿灭阉党的时候立了大功,恰被安排来当西安知府。
文吏很快就回来了,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显然刚刚得到嘉奖了:“小公子,老爷有请,这边。”
“老爷慈祥的很,小公子待会儿莫要害怕。”
文吏一边带路一边解说,眼睛偷瞄,分明就是想讨赏;李瀚只当没看到,反贼的钱拿多了,是要出人命的,李瀚是为你好。
几人架着马车直奔候知府的府邸。
候知府的府邸大的惊人,明朝有明确规定,什么品级的读书人可以豢养多少家奴,这候知府院子里养了不下两百人,专门伺候他和那十六房妾室。
从门外乍看上去倒也简朴。可到了里面就别有洞天了,各种金银器件一应俱全,名画珍瓷满屋子都是。
还做了分门别类,标注了分别是哪位大人的喜好;能这般细致的溜须拍马,投其所好,何愁不发达。
文吏上去躬身传话:“老爷,要买官的小公子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