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谁?
这个问题亘古以来困扰着所有人,更是哲学的本源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完美的解释,即便是研究“人”的心理学也是如此,只能提出了诸多关于人的概念来试图对概念本身进行完善。
弗洛伊德从人格结构上对“我”进行了分类,分为自我、本我,以及超我。其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让本体遵循着本能进行活动。超我则遵循着“道德原则”,让本体遵循着社会规律进行活动,它们的结合成为了自我,一个既需要满足自身愿望又需要遵守社会秩序的存在。
库奇从社会的角度对“我”进行了另一种分类,分为主我、客我,以及镜我。其中主我是我的基础,其他的“我”都建立在主我的基础上。客我指的是自己眼中的自己,也就是自己被观察认识的我。
而“镜我”,指的则是我眼中别人眼中的我。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主我看来,“我是一个人”,不带有任何性别的含义,因为男性和女性原本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名词。而在客我看来,则带有了自我认识的色彩,“我是一个男人”。在镜我看来,变成了“在他眼中的我应该是个男人”。
这些关于“我”的概念试图分析真实的我,但也将其变得极端复杂。在这里,科学和宗教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前者试图分析“我”,让其越来越晦涩难懂,后者则试图综合“我”,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将其综合起来。
于是,从哲学的角度可以这样说……“我”,就是我。
面对这种细思极恐的问题,我向来不愿深思,可是现在处于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却不得不去思考。
镜子中无数个“我”说着我听不清的话语,就像是我的大脑此时此刻的状态,一片混乱!
如果说古奇是超我,罗宁是本我,那“我”会不会就是两者的结合,成了现在的模样?
如果说罗宁是客我,古奇是镜我,那“我”会不会是两者的基础,就是让他们衍生出来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