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苏斯基后来成为了一个独、裁者,但是他依旧被后世的波兰人记在心头,认为他是一个伟人。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利诺夫呢?肯定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因为他的名字太长了。但是只要对一战俄**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忘记这个将沙皇俄国重重的向着万丈悬崖推进一步的苏霍姆利诺夫。
就是因为他和总司令小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不合,而造成俄军在坦能堡会战的失利,俄第二集团军被彻底全歼,司令员萨姆索诺夫兵败自杀。前后14万俄军当了俘虏。
不过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五年间的陆军大臣岗位上,致力于俄国陆军现代化改革。他给自己确定了四大目标:第一,缩短三个星期的动员过程,消除德军动员安排超过俄军的差距;第二,实现军队的科技进步;第三。重振日俄战争失败后的俄军士气;第四,改进战时陆军的军需和增援的组织。他使征兵成为真正防卫本土的事业。他裁减过多的要塞驻军,用裁下的军队组建了重炮连、气球兵和无线电通信机构,此外,还组建了额外的6个师。他成倍地增加机关枪的数目,一年一度的征兵额增加了25万人,也增加了军官人数,还改善了俄军士兵的食物和服装。公平的来讲,苏霍姆利诺夫的军事改革,让俄军的作战能力提升很多,是绝对有历史价值的。
这两个人在原时空中根本不存在交手的可能,但是在这个时空,毕苏斯基成功登上了波兰军队总司令的高位,苏霍姆利诺夫也从沙俄崩塌后的骑兵第5师长,先后任柯尼斯堡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和司令,并与1905年起任柯尼斯堡总督。1906年获得骑兵上将军衔,1908年起任皿煮俄军总参谋长。各自成为了自己国家的最高军事将领。皿煮俄国是不存在军队总司令的,总参谋长和内阁战争大臣是军事的最高领导人。其用意自然是防范军队强人进行政变!
对于眼下的这场战争,毕苏斯基集中了波兰军队70%的力量,约莫有40万人,超过400辆坦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