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局势的得失,再有国家的得失,种种利益、因由都凑到一块,才做出最终的决定。
那位反对帕特里斯.麦克马洪提议的部长,出言反对,只是因为他心底那台填平垂下的一头属于反对。
“我赞同。现在我们没能力向遥远的东方投送太多的部队。我们的舰队还不强大,国家更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作为军费开支。”
法国中央的各部门中有一个海军与殖民地部,这是一个统辖法国海外殖民地的部门,在这个部门中,有着一个档案专门来收集关于秦军的一切情报。
现在列坐的法国政坛高层,人手一份,他们都很清楚秦军现今的军力。这个数目如果是在今天以前,在他们眼中毫无价值,就跟一份关于满清的军力的评估评价一样,谁也不会把这两万多的秦军放在心上。可是有了顺化之战的结局做对比,这些人愕然发现,两万多人的秦军乃是一股极强大的力量。要覆灭他们,甚至需要两万名法国士兵。这个数目,比十三年前的二鸦战争英法联军的总数目都要多。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可若是没有外国势力的插手,法国还是有足够的轮船将这支军队运到万里之外的越南的。帕特里斯.麦克马洪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越南的失败是令我们意外的,广西的这支中*队具有相当的战斗力。那我们就该更加强硬的打垮他们,打垮中国人最后的意志。我们是不该发动这一场三四千人规模的战争,而是干脆的派遣二到三万人到那儿,必要的时候对中国说——你必须要承认我们在越南的权益,否则我们将要对你宣战。法兰西的旗帜会再度插在北京的城头上。”
“可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这幅场面发生。如果我们派出两三万士兵远渡东方,英国人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实在无法意料!”国民会议主席,也就是现在法国政府的总理——第四代布罗伊公爵雅克.维克多.阿尔贝,如此的说道。“我们必须正视英国人的态度。”
对比与中国打仗,雅克.维克多.阿尔贝认为,英国人的反应和威胁,法兰西政府才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