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也许是看透了君主和群臣的想法,他临终前遣吴挺入奏,以安朝心。吴璘死后,吴挺被调离四川,川陕以文制武的体制再次恢复。然而在宣抚四川的虞允文病死后,宋孝宗在主战派诸大臣中找不出可以统辖川陕重兵的合适人选。矢志北伐的孝宗于是不顾群臣反对,派吴挺返回四川,重新执掌兴州都统司。但吴挺终究不是吴玠、吴璘,没有他们那样显赫的战功和威望,他所处的时代也不是吴玠、吴璘当年宋金殊死决战的时代了,所以虽然他的权势地位远逊乃伯乃父,而承受士大夫的猜忌和攻击却远比他们激烈频繁得多。
就连那个坚定的抗金志士陆游,他在辅佐王炎宣抚四川的时候,都对吴挺这位当时最优秀的抗金将领统辖兴州大军的事实极为不满,甚至建议以同为吴家子弟的吴拱(吴玠之子)替换吴挺,当王炎说吴拱“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时,陆游还强词夺理:“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还说,“就令(吴挺)有功,愈不可驾驭”。
这就是宋国的形势。陆游临死前还做《示儿》诗,念念不忘北上中原,他不想光复故土吗?他不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吗?他不知道为将者最忌掣肘吗?恐怕他想的是:泱泱中原,沦于外族,终有拿回来的一天,先帝陵寝还在故都郊外,皇帝都不急,我们急什么?俸禄又没有少发一文。金国君臣现在不就已经贪图安逸、沉缅酒色了吗?就是要用中原的繁华消磨他们的志气,我们再耐心等等就行了,金军的战力肯定会越来越弱的,总有一天会跟我宋军一样弱。而一旦打破祖宗家法,不再“以文制武”,这,还是宋国吗?那些武将要是造起反来,他们也是汉人,一旦打出“清君侧诛佞臣”“复我河山”“雪我国耻”之类的幌子,人心都会向着他们了,赵氏灭族亡国无日矣!改朝换代,武人称帝,我等士大夫将来还有何地位权势可言!
宋国士大夫嘛,与其说是忠君爱国,不如说是沉迷于宋国那让他们的社会地位远高于保家卫国的武人的体制,为了能维持这个传统,他们不惜任何代价,哪怕,山河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