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淑仁说道:“我闻将军性情暴躁,残忍好杀,特来劝诫。”
袁斌问道:“不知先生从何处听此传言。”
艾淑仁道:“塞外诸人皆言之。艾某自认为读圣贤书,可称得上是‘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做为圣人门徒,正义使者,特来警告将军。将军若不收敛,恐天将诛之。”
袁斌气道:“真是一派胡言,似汝这腐儒,只会捕风捉影,搬弄事非,于天下有何益哉?”
艾淑仁道:“将军不听良言,祸至无日矣。”
袁斌道:“我与先生话不投机,先生请便。”艾淑仁转身离去,匹马南下,投曹操去了。
于禁见艾淑仁离去,问道:“主公,似此腐儒,何不杀之。”
袁斌笑道:“我观此人,恰似一犬耳。疯犬咬人,人岂能以咬还之,逐出帐外,乱棍打死可也。”(会不会有点过分了?)
袁斌大军南返,屯于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令人持书告诫袁谭与袁尚,书中言道:“弟袁斌拜兄长袁谭(袁尚)台鉴:夫兄弟者,手足也。未有手足自残,而其人反喜也。今父亲病故,北方不安;曹操在南,虎视眈眈。我兄弟当齐心并力,振兴父亲之基业;不可兄弟阋墙,徒惹外人耻笑。今弟不才,平刘南还,屯兵常山,愿与兄长做鲁仲连,若二位兄长罢兵息战,合为一家,则此我袁家之幸,河北百姓之幸也。若有不从者,弟当与袁家诸臣共讨之,上为国家、百姓免于战祸;下为父亲含笑于九泉。二位兄长可细思之,若肯应允,则可至常山与弟相会。弟袁斌涕泣顿首。”
袁谭与袁尚各自接书大惊,分与各自的谋士商议。
袁谭的谋士郭图见了信后,沉思良久,对袁谭道:“主公,袁斌手下将猛兵精,非我等可敌也。今图有上中下三策,供主公思之。”
袁谭喜道:“公则有何良策,可速相告。”
郭图道:“今下策为主公按袁斌所说,息兵罢斗,俯首投降,做一富家翁可也。”
袁谭怒道:“此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