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让人感叹,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变,最后居然落得一个极其可笑的结果。
获胜者们没有执政的经验,刚上台就被搞到焦头烂额,险些控制不住局面。心虚气沮的他们没有勇气也没有信心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政体。内忧外患交迫之下,他们竟然主动和尚存的高门大阀的势力妥协,双方戏剧般以闪电速度结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同盟。
在这个同盟的主导之下,对政体进行了有限度的改造。他们架空了皇帝,又撤销宰相之职,采取制衡之术,将相权一分为三。由中书省发布政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也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将权力分配妥当之后,缓过气来的他们大约是觉得下一步的要务就是维持局面的稳定了吧。出于这种目的,他们居然可笑的宣称要尊重传统!而那个政变英雄赵阔,自然就被政客们形容成一手破坏了大赵国传统的碍眼之物,承担了这个他们不愿承担的恶名。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的陷害,但他还是被刻意打压,不久之后就在军中郁郁而终。
不管当年的当权者和他们的继任者们如何粉饰吹嘘这是一场多么了不起的,一举结束了贵族政体的,带来一个新时代的改革,事实证明,这张改革的结果实在是可笑到了极点。从新政权成立的那一天开始,这个怪胎政府就没能好好运行过一天。作为妥协结果的制衡体制导致了以后的问题百出。皇帝被架空了,但名义上仍然是全国的最高领袖。他的命令政府听还是不听?只要这个问题一出现,立刻就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另外,应该给皇帝多少尊重?是否让他主持三省联席会议?这些问题引起了没完没了的争论。在此之外,不用说状况是层出不穷。有一度政府甚至完全无法按照正常程序运转,只是靠着惯性在潜规则下运行。
还好,政治上的混乱没有影响到经济和军事,要不然大赵早就玩完了。事实上,因为少了政治上的牵绊,经济和军事反而运行的更加良好。而且后来军队渐渐略居独立姿态之后更以不参与政治为军人第一戒条。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