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罢了,关键是薛蟠的事情传了出去,真有点底气的人家都是不乐意有这样一个大舅哥的,而寻常的人家,薛王氏又看不上,因此,便拖了下来。
薛宝钗已经过了豆蔻之年,正是议亲的好时候,毕竟,订了亲,还得再准备嫁妆,怎么着也得两三年才能出嫁,何况,薛王氏出身王家,王家女本来成婚就早,因此,薛王氏更是极为着急,她之前否了一个小官家的庶子,被官媒讥讽了几句,气得够呛,第二天就开始上火,最里头起了两个老大的水泡。
薛宝钗知道薛王氏这些日子在做什么,心里也觉得颇有些羞恼,不过面上依旧是一副温和体贴的模样,亲自取了几样降火的药,煎了药汤,伺候薛王氏喝下。
薛王氏看着薛宝钗花容月貌,又这般善解人意,心里更是发誓,要给薛宝钗寻个好归宿。
薛王氏虽说面上对自个嫁给皇商没什么想法,但是怎么可能真的没有呢,薛王氏闺中的时候,结交的无不是贵族千金,等到出嫁之后,这些手帕交却是跟她一一断了往来,薛家明面上就是个皇商,在金陵的时候,薛王氏结交的也是这样人家的人物,官宦人家的太太,对着薛王氏,多有居高临下之意,几次之后,薛王氏觉得难堪,就很少参与这样的场合了。薛俭那时候也想着妻子嫁给自己是低嫁,因此也不勉强。
薛王氏自个受过这样的冷眼,如何能叫女儿重蹈覆辙,因此,即便有两家皇商愿意为自家嫡子求娶薛宝钗,薛王氏也都没有肯应下来。而那些小官人家同样是如此,要么是家中没点底子,要么就是年纪稍微大了一些,叫薛王氏怎么也满意不起来。
就在薛王氏上火严重到喝黄连汁都难降下来的时候,何嬷嬷那边得了林母的传话,然后直接跟薛王氏出了个主意。
何嬷嬷已经看出来了,薛家对薛宝钗期望极高,分明是冲着攀龙附凤去的,何嬷嬷对此虽说没有什么鄙夷之心,但是,却也不会有什么欣赏之念。何嬷嬷混过皇宫,混过王府,见的事情多了,单说她伺候过的那位郡主,当年生母也是得宠的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