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蔡京问道。
“已经与五千联防军布防了,宋军应该不敢乘机占领上海府。”内阁参赞李商海回答道。
“不好预料呀!现在龙卫军精锐已经被打残,上京几乎无兵可守。宋帝赵颢,年轻气盛,不知道他会不会做这样的蠢事。”蔡京忧虑道。
原来,宋廷得知帝国与北辽大战后,竟然在苏州屯兵十万。好在领兵大将是燕达,燕达是一个勇将,原来只是一个指挥使,是被赵兴一手提拔上去的。宋朝的指挥使不同于帝国的指挥使,指挥使在宋朝相当于校尉级别的小将,最多领兵一千五百人,连将军都称不上。帝国的指挥使相当于大将级别,可统兵三万。
显然,宋廷是两手准备。万一帝国战败,那么就可以乘机夺取上海府,防止上海府被辽军所占。就算不是大败,杀敌一千自损了八百,那上海府也无兵可守,正好攻占。
面对这样的危机,蔡京只能拿已经屯田好几年,从未训练过的屯田军顶上去。至少屯田军以前训练过,熟悉军旅之事,比重新征兵要快捷得多。
“龙卫军虽然被打残了,但海卫军仍在。首辅是否应该考虑迁都台北,万一上海府被占,帝国也不至于····”内阁参赞王真说道。
“迁都,大胆。没有皇上同意,谁都不能这么做。”铁卫军两大副指挥使之一的李佩洋大声喝道。
“皇上不在,怎么让皇上同意?事关帝国存亡,岂能因循守旧?”王真怒目相对。
“迁都的确不可,如果迁都,商人们对帝国失去了信心,钱庄恐怕就会发生挤兑。帝国财政就要先崩溃了。帝国财政崩溃,所有的开发事项都不得不停下来,这与亡国无异。”内阁次辅李佩雄分析道。
“迁都,一定要迁。皇上怪罪下来有本相顶着,不会怪到你们头上。”蔡京下决心说道。
新都上海是蔡京一手经营起来的,他在帝国的威信甚至比赵兴这个皇帝还要大。没有人敢质疑他对帝国的忠诚,也没有敢质疑他的选择。
迁都台北是蔡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