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濂见拗不过太子,眼珠转了转,问太子道:“茅山共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三百余座道观,你知道往哪找他吗?”
“这个……”太子抓了抓头,“那就一个峰、一个洞、一个道观的找。”
“那多麻烦,还不得找到明年去。”宋濂,道。
“那你有何高见呐?”明知宋濂喜欢故弄玄虚,但这老小子的学问太子还是信服的。
“找个人打听不就得了。”
“对啊!”太子一拍手,“那快去找人。”
这一老一少在左近转悠了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个村庄。太子跑过去敲开了其中一扇门。
“有什么事?”一个农妇模样的人探出头来。
“大婶,我想跟你打听一下刘瑜刘道长在哪里。”太子客气的问道。
“打听这个干什么?”农妇打了个哈欠。
“那能给我们找个向导吗?我们想连夜进山?”太子又道。
“深更半夜的,进山干什么?”农妇睡眼惺忪的,问道。
一只老手从太子身后伸了过来,老手上拿着一串铜钱,老生老气的声音,道:“四个脚夫,两个滑竿,要连夜进山。”
“成。”干脆利索。
半盏茶不到的功夫,太子和宋濂已经舒服的坐在了两个滑竿上,由四名脚夫分别抬着,沿着崎岖的山路,晃悠晃悠的进了山。
所谓滑竿,就是两根长竹竿,中间帮一把竹椅,竹竿两头分别由一名脚夫抬着,随着前后两名脚夫有节奏的前行,竹竿一上一下的清颤,但因为竹子是有弹性的,却又不觉得颠簸,只感觉像荡秋千一样。现今在有些山区的景区依然有这样的服务。
但太子却是第一次坐这个东西,感觉真是不赖。“原来登山,还能这么舒服的。”
“没见识的小儿。”宋濂哼了一声,便靠在滑竿的椅子上,眯起眼睛打盹。想他年纪一把了,跟太子东奔西跑的,着实劳累,再加上滑竿晃悠的人也想睡,于是很快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