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鸿升暂时放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本来他也老长时间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了,或者说,隔三差五的到他挂名的地方转一圈,就是他目前的所有工作——然后专心于师范学院的招生。
要招生,造势是必须的。
夏鸿升先是通过大唐日报,以不同的笔名连发几篇针对眼下大唐的教席先生的弊端的文章,指出眼下大唐所在的教席先生数量严重不足,质量良莠不齐,在大唐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庞大的前提下,已经不符合为大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的要求了。
亦分析过原因,便是如今的教席先生地位不高,收入不足,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且,教席先生本身的知识水平不够,亦或是空有丰富的知识水平,却无法将自己的知识有效的教授出来,有效的转化为学子的知识,缺乏必备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这些文章均在夏鸿升的授意下,每日以头版头条刊载到了报纸上面。不几日,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后一篇《马说》,更是将天下英才比作千里马,而将教书育人者比作伯乐,引发了诸多的讨论。并抛出一个论调——大唐从来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将人培养成为人才的师者。设使天下有更多的教席,有更好的教席,则大唐能添多少人才。而又有多少天资不错的人,因为得不到师者的教诲与指引,而最终泯然众人。
这是何等的损失!
对于这些文章引发的讨论,夏鸿升感到很满意。老实说,他其实也没有料到反响会这么大。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大唐有思想的人正在变多。
这是一件好事。
这日,夏鸿升便拿着又一篇关于教师的文章,到了编辑部,准备交给报社,刊登出来。
进入报社,却发现了李承乾也在。
“承乾,你怎的在这里?”夏鸿升问道。
李承乾说道:“今日旬假,不须进学,我便过来看看。你忘了我还在报社挂着职的。”
夏鸿升一拍脑门:“这几日颇忙,我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