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简介: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楼207》、《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
内容简介:
一、武侠文学的起源:
墨子所提倡的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精神,是比较早的侠义精神的体现。但是比较具体地来论述"侠"这一概念的,则是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那么,真正为侠树碑立传,把侠写得光彩照人的却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二、武侠文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有很多,在今天看来是属于"武侠小说"类型的文学作品。只不过当时叫它"传奇"或"公案小说"等名称。古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则是《水浒传》,它给后世无数的武侠小说以思想的和艺术的启迪。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武侠小说都在不断地发展。
三、侠义的深化:
当到了晚清的时候,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亡问题,虽然武侠小说中侠的形象一蹶不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却越来越需要侠的精神。于是,维新派领袖谭嗣同,革命党人秋瑾、林觉民等人竭力提倡武侠精神。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四、侠义的本质:
大侠精神,后来在金庸等武侠小说作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光大。那么,究竟怎样理解武侠小说中的"侠"和"侠义"这样的概念呢?它们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是一种"融合",既有历史上真的武侠的影子,也有我们头脑中的想像,最后融合成武侠文学中的侠客。
五、侠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