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无法凌驾无法取代作品的思想性。话句话也就是说古典音乐最讲究的是“说了什么”,而并不是“怎么去说”。这是古典音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评选当然也要以此为出发点。
《拉二》和《拉三》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演奏技巧的重要性,比较正确的描述是,演奏技巧是为思想性、或者说乐曲主题进行服务的,演奏技巧本身并不能单独存在,并且成为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尺。
对于演奏家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dudu1();
为什么会说起这些?
这是因为在大排练厅门外,叶梓就只听到了孙云的演奏当中已经如臻化境的钢琴演奏技巧展示,却并没有听到孙云对于这首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进行还原,至于演奏家对于作品更进一步的自我阐释,那当然就更加不存在了。
不懂的乐迷可能会觉得孙云的演奏精彩至极,再难的技巧在他手上全都举重若轻,完全没有任何演奏技巧可以难得住孙云。钢琴的音色在大气磅礴当中蕴含着雍容典雅,极其符合这首作品的需要。可以说在钢琴演奏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孙云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以他现在掌握的钢琴演奏技巧和身体机能状况,演奏《拉三》绝对不会有什么“铲了十吨煤”的那种感觉,他可以胜任无疑的将这首《拉三》完美的演奏下来。
但是听在懂行的乐迷耳朵里,孙云在演奏当中的陈述非常零乱而又不成体系,往往是刚刚开了一个头,随后就戛然而止。比如说乐曲最著名的第一乐章《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它的主题极其雄壮极其辉煌,一听之下就能深深地刻入听者的脑海,照道理说这种主题是比较容易抓住的(这当然是相对而言),只要演奏家以威武雄壮的事物或者景色或者什么作为心中的参照,随后尽情展现出钢琴的雄浑壮美就基本上能够达标了。
但是孙云的演奏却不是这样。
刚一开始的几个小节当中,孙云的琴声波澜壮阔,极尽钢琴音色当中辉煌之能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