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文慧看着叶梓,微微叹了口气,随即凝神注视着他,眼睛一眨都不眨。
……
叶梓当然知道澹台文慧的意思。
正如澹台文慧刚才所说,如果这是第一张专辑,那叶梓就是一张白纸,怎么做画都可以。那么选**谣这种香江歌坛少见的类型,真的说不定就打开局面了。
这种时候,宣传也好、专辑也好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和一个“奇”字,这未尝不是一条好路子,推陈出新嘛。当然,失败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叶梓的第一张专辑在香江歌坛已经获得了成功——非凡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顺带着就会非常自然的毫不刻意的把叶梓的风格定位下来。虽然仅凭一张专辑还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不过歌迷、媒体、评论界心中的印象已经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印象会逐步增强,直至最后根深蒂固。
当然,目前还远远没到那样的阶段,但是叶梓的风格就是流行的pop这一观点、或者说印象,已经刻在了歌迷们、刻在了香江媒体、刻在了香江评论界的脑海里。
在这种情况下,歌迷也好,媒体和评论界也好,都会自然而然的认定叶梓第二张专辑仍然会延续这种最流行的pop风格,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商业化口水歌风格。最多因为那首《江南路上》的意外走红,让他们也能接受叶梓演唱爵士风格的歌曲。民谣?那是什么?一旦叶梓将第二张专辑的主要风格确定为跟pop大相径庭的民谣风格,无论是歌迷还是媒体和评论界都会大吃一惊,进而对第二张专辑产生怀疑。
能把pop唱好的歌手,也能把民谣唱好吗?
这绝对是一个问题。
这对于第二张专辑的宣传与推广,都是相当不利的因素,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一个处理不当,或者被有心人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狙击,叶梓第一张专辑打下的良好基础很有可能就会毁于一旦,这样的损失那可就太大了!
这,才是澹台文慧担心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