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还是能拿到手的。
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底价。
按照2.5元毛利来算,30万盒销量的80%也有60万元,跟张磊自己完成整张专辑的所有事情获得的收入持平,如果唱片厂愿意给他抬升1毛或是2毛的价格,那就还有3万元到6万元的差距。
这……看上去是不是还是张磊他们吃亏了?至少也没多赚嘛,对不对?
结论不要下得太早。
紫光公司参与进来之后,将有足够的能力在申城、甚至在其他省市寻找到最合适的专辑发行方,这一点是张磊自己很难做到的,他没有这个底气去跟唱片厂周旋。
紫光公司就不然。
就像临去云省之前叶梓跟张磊曾经说过的,申城除了唱片厂还有音像公司,还有声像出版社等等唱片出版.机构,选择的余地其实一点都不少。这也是唱片制作公司与唱片出版公司进行商议的时候,彼此之间会有那个2.5元默契底价的原因。而且叶梓知道申城音像公司一直在谋划取代唱片厂在申城唱片行业的地位。这样的情况下,崔正光这个已经涉足了唱片业半年多的公司经理如果不能好好利用那两家之间的竞争态势,为紫光公司争取到更大的利益,那他可是绝对辜负了叶梓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这就意味着紫光公司绝不可能满足于2.5元的最低毛利标准,肯定还会寻求更高的利润,这增加的同样也是张磊和谢云赚取的利润。
还有一点很重要,紫光公司加入之后,张磊和谢云的专辑宣传就会拥有10万元的资金支撑,肯定会比他们自己去做宣传好上很多倍。目前来说紫光公司通过叶梓和沈思翰各自手里的关系,在申城和香江已经拥有足够的宣传渠道,只是暂时还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利用这些优良渠道。不过这一点完全可以交到文慧娱乐的手上,他们拥有目前申城、甚至华夏大陆最好最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张磊和谢云的宣传上,两家公司完全可以携手合作,澹台文慧和舒怡不可能拒绝。
而在有了恰当的足够的宣传之后,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