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的热情参与,《十大评选》绝无可能走得更远。因此,叶梓当初在设计赛制时就重点考虑了这个问题。这个时代没有短信也没有网络,但是报纸和电话完全可以代替它们所起的作用。报纸选票与电话投票的设置,让观众手里第一次掌握了决定选手胜负的权力。这一点,将极大的激发观众们收看并且参与这个节目的热情。
在这个问题上,叶梓与组委会和电视台方面是有一些不同意见的。叶梓希望真正将决定的权利交到观众手里,而电视台和组委会认为最终的决定权力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双方为此曾经讨论过多次,最终形成的折中方案是决定权专家评审占40%,观众投票占60%。这样的比例虽然绝不可能杜绝组委会暗中操纵名次,但是总比反过来或者反过来之后更夸张的比例要好得多。再说了,如果需要操纵名次的话,叶梓肯定也是受益人之一,他再过于坚持,那就真有点不识抬举了。
当时,周芳和叶莺都曾奇怪地问过他为什么一定坚持要将赛制设计成现在这样,叶梓并没有回答。亲眼见过上一世选秀节目各种操纵内幕的叶梓,在今世自己设计的节目里,当然会尽可能地寻求相对来说更为公正透明的赛制。作为这个节目的最终受益人之一,叶梓有时也会为自己的这个选择感到迷惑,但是不坚持这样的话,他终究还是过不了自己内心的那一道关卡。
有了最低的参赛门槛与全民参与的热情,这个节目已经有了成功的基石。那么,如果再能加上选手与评委之间的互动,节目肯定就会更加有趣。这也是以往的赛事类歌唱节目从来没有过的。
选手与评委作为被动方与主动方,他们之间天然就存在着对立与冲突。而《十大评选》将这一对对立者直接放到了观众面前,让矛盾的双方直接交锋、直接对话。正因为这样,节目里才会出现周六晚李翱翔与倪俊之间那段火花四溅的对话,观众们也会被这样极具“真实感和意外戏剧性冲突”的节目深深地吸引住。
而对于选手来说,“申城高校十大歌手”这一称号,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