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替换成了弹簧,瞬间从椅背上弹直,眼睛和鼻孔都是放大。而当这些肢体、表情变化没有伸展到极致的时候,那边已经果断开口:
“赌了!”
罗南“嗯”了一声,将图像切掉:“那就说赌局要求吧。”
“等等,我要求验货。”
“你不是看到了?”
“实物呢?”
罗南很惊讶地看过去,就像看一个精神病患者:“你说的赌照片儿啊!”
“……”
这一刻鬼眼表情之精彩,前所未有。会场内有些人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然而这段笑声,莫名变得好生突兀。
发笑的那几位有点儿懵,下意识环顾左右,看到的却是一张张或呆滞、或茫然、或僵硬的面孔。总之,都是些非正常体验的表情,汇聚起来,足以与鬼眼分庭抗礼。
也是在此刻,会场内的气氛出现了诡异的转变。一部分人伸长了脖子往台上看,即使看到的只是图像切换后的助手一号及血意环模型;还有一部分人下意识交换意见:
“照片上是啥呀,我没看清。”
“我、我应该也没看清。”
相较于现场有限的反应时间和人数,网络上有太多可以回溯截屏的手段,更有高速扩散放大的基础和氛围。
所以毫不意外的,事情在网上爆炸。
在罗南切换掉照片的第五秒钟,总站论坛有人发出了相关截图。相较于清晰的图片,发言者的思路明显混乱了:
“啊啊啊啊,难道我看到了凶案现场?”
“这玩意儿……我勒个大草!”
“头箍啊,这竟然是头箍!”
“吓得我在地上找鱼orz!”
连续几个跟贴者,竟然都没敢把自家的判断明摆出来,直到有一个愣头青撕碎了这层无意义的掩饰:
“这就是‘铁箍’金桐的那个吧!”
“你妹啊!”
相较于论坛上举步维艰却也基本留存的讨论分辨,在更注重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