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个小时,如果再提前一些进行“考试”,时间只有更短。
于是他眸子偏转,注视正投向都市迷离光影中的浑茫雨幕,任随之飘飞倾泄的念头,沾染上那些正腐烂的人们。
这样的人群对什么更敏感?更容易趋向、追逐?唔,便是同一类人,追求也不会完全趋同的。便如城市底层这些趋向腐烂且麻木之人,提升一下餐标、改变一下居住环境,再来一点儿新老名目的补贴,状态就
会大为不同。
可是在深蓝世界,在“十三区”,那些似乎永难见天日的“奴隶矿工”,必然是另一种追求。
这一刻,罗南心中如明镜般,映射出他曾经的作品,那幅象征着深蓝世界的浓墨重彩的通灵图,那个向着光芒又在光芒前扭曲的人影。
不只如此,他还从中“嗅”到了腐臭味儿。
那样的过程和结局显然不是那些矿工自愿的,只是面对无可抗拒的力量,被摧毁掉、腐蚀掉。
在深蓝世界、在地球……乃至在其他的暂无法窥见的时空角落。
不过在此刻,罗南终于理出了一点儿脉络,那些只知存在而难以尽知在何处的“半腐烂矿工”,以一种含糊却奇妙的方式呈现。
这里一部分是“大通意”的作用。仍是那模糊了感知边界的“通感”模式,以前“大通意”感应测算得出的结果,是生灵的“声息底色”,仿佛在耳畔缭绕、在眼底映现,可如今却是那更缥缈的“腐臭”
气味儿,方向感更模糊,仿佛来自四面八方,将罗南的意识整个笼罩其中。
罗南只恍惚了片刻,便明白过来:
他又挖掘出“大通意”一些算法潜力,使之具备了一些筛选功能,专门针对一类对象的生命信息,描述其分布状态,只是还不够精准。不过,之所以会有那种“笼罩”感,除了“大通意”感知太过宏观,很难精细化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承载着“半腐烂矿工”的地球本地时空、深蓝世界乃至于
目前还未明晰的“十三区”在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