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也只能算是个“耍烟儿”的。
显然今天在王老师那里得到的解释不能令他满意,忽然他有了主意,第二天他来到了画班里向女老师刘茜求教;他问刘茜为什么他的考分不如一个比他画得差的人!由于刚刚考完专业课学生们全都去准备文化课了,画班里没有多少学生所以老师和学生能够有空闲时间说点儿闲话!
没想到刘茜老师的解释与王老师说的一摸一样,原本困惑的屈鸣此刻更加困惑,而在下课时无意中听见了两个学生的谈话使屈鸣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回家时两个画龄较长的学生骑车走在屈鸣的前面,由于距离较近他们的谈话屈鸣可以清楚地听到。其中的一个留着长头发的男生说:“老王这B今年又没拿着证儿!”“怎么弄的呢?他画的不错呀!”另一个学生接话儿说道。“可能是奉阳美院不看好他的画法儿,他已经考了快五年啦!”……
这句话令屈鸣半宿没睡着觉,他开始担心从学画以来自己所走的是否是一条“正道儿”?因为自己的“始发站”并不是美术学院,如果走的“道儿”不对那可就成了‘堆山九仞、功亏一篑’了。数年的心血将付之东流,自己将毫无前途可言!当初在奉阳工艺美校的时候他就曾经听画龄较长的同学提到过关于‘画法’这个问题,到了美院画班后同样有同学提起但是他并没有在意;首先屈鸣觉得自己的基础不深涉及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其次屈鸣认为在学画的过程中只要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出问题,没想到自己不但要完成分内的学习任务自己还要额外注意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是致命的……于是他决定第二天再找刘茜老师请教。
刘茜比较耐心地向屈鸣解释了关于他的疑问,刘老师说:“在60年代中国所有的美术学院基本上套用的都是俄国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的教学体系,在素描教学中契斯恰科夫主张用机械的块、面将有生命的物体当成石膏物体来画,这样画虽然在某一阶段有助于对形体的理解可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会桎梏一个人的绘画水平向更高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