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球看起来诡异非常。
“这上面是血泌?”
“和田玉?”
“超过一万元有余。”
“何止是一万,我看十万也不多。”
这次金三是真的傻眼了,他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小摊上,还能碰到这种宝贝,此时,他的心思全部集中在了这两个小小的玉球上,早把那些茶碗忘到脑后了。
他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这对玉球上的浓厚煞气,而玉球内部的赤红色血丝,更是让金三心惊,这种泌色,可不是普通古墓能够形成的。
沁色,是古玉中特有的一种天然物质与玉本身,经历千百年发生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自晋朝起人们对其已有相当的认识。
清朝《玉记》一书中,对何种物质沁入玉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做了详细说明。
有黄土沁者其色黄,名曰坩黄;有受靛青沁者其色蓝,名曰坩青;有受石灰沁者其色红,名曰孩儿面;有受水银沁者其色黑,名曰纯漆黑;有受血沁者其色赤,名曰枣皮红;有受铜沁者其色绿,名曰鹦哥绿。
此外,杂色甚多,有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总名之曰十三彩。
古往今来对古物稍微有所认知的人,都知道民间流传“血沁”这种说法。
关于“血沁”传说历来已久,并附着很多奇异事件使其披上神秘的外纱,诡秘无比神乎其神,很多人将红色沁称为血沁,这是人或动物的血液中铁离子渗入玉中所致。
但这种血泌,一般都是很小的一部分,而要形成像这两个玉球那么浓厚的泌色,是绝对不简单的。
现在这一对暗绿色的玉球,在金三的感知之下,其内部,已经完全被交织在一起的赤红色血丝布满,这样的泌色,只有把这对玉球长时间沁泡在大量血液之中,才会形成。
但这样的形成条件,在古代,就算是人为,也是很难形成的。
虽然玉的硬度不大,容易入沁,但要形成这两个玉球这么的血泌,却不简单,这需要大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