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哈尔滨人 > 第十四话 中国大街·流亡的侨民

第十四话 中国大街·流亡的侨民(1 / 4)

?我刚刚来到哈尔滨时,只有几岁,自然对这座新兴的城市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当时,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人口甚少,只有几十万。最初我的感觉,这座城市的设计有点像俄国的新西伯利亚市,那座俄国的城市人口也很少,但城市的规模很大,像优美的霍华特花园式城市的格局。新西伯利亚市也像哈尔滨一样,有一条江。有江的城市总是很有活力,也富有诗意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很舒服,感觉到自然、城市、居民构成了一组优美的组合。当年的哈尔滨城,也是如此。但有资料表明,这座城市却是按照沙俄的首都莫斯科设计的。称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是沙皇赋予的别称。总之,这座城市很洋气。中国传统文化味儿的建筑又极少。没有北京城、南京城和西安城的那种高大的城市围墙。

哈尔滨所有的“围墙”都是可以透观的铁栅栏,或者木板障。处处都弥漫着欧洲的城市风格。

我作为一个孩子,站在中央大街的北端(我的背后,就是那条从长白山的天池奔腾逶迤而来的松花江),能将这条足有两公里长的马路望穿。在这条铺着法国式鱼鳞状的方石路面上,只有几条绰约的人影在梦一样地晃动。一切都静悄悄的。感觉这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偌大而幽静的,弥漫着欧式风格的别墅。

中央大街,从来是一条最让哈尔滨人引以为自豪的街。这条街先前叫中国大街。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是欧式的,有巴洛克式的建筑,有雅典式的建筑,还有俄罗斯浪漫主义建筑以及法国先锋派建筑。当年黑龙江的女作家萧红女士和她的作家恋人萧军先生,就经常在这条大街上散步。从他们身旁驶过去的,是洋人的高头大马的斗子车,马蹄敲击在熠熠发光的、原始的方石路面上,发出“哒哒”的声响,震得两侧参差耸立的欧式建筑发出嗡嗡的回音。这种斗子车里通常坐的是流亡到哈尔滨的洋人夫妇。男人通常戴那种像魔术师戴的礼帽,女人戴的则是那种缀着鲜花儿的法式软帽。他们望着远方的方石路面,或者去松花江边散步,或者去

最新小说: 直播科普:我捡斩魄刀,开局无敌 奔现当天,你提通缉犯上门赴约? 代号暴君 帝王策权倾天下 徒儿你无敌了,快下山去吧 被逐出家族后,我天师的身份曝光了 鉴宝?这比抢钱的速度还快? 娱乐:我想做资本,不想当影帝 亮剑:战神 女穿之大理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