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将 > 一百四十章 愿为武将

一百四十章 愿为武将(3 / 4)

而事实上,刘宪却是万万不想被咨询的,他只想做一个不参政的武将。

纵观蜀汉,刘备生前,大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刘备亲为统帅,但诸葛亮先以军师中郎将,后以军师将军,不但有军师之责,还有统兵之任,加之内操政务,已然集了军政大军于一身。

这不单单是因为诸葛亮的文武过人,更因为刘备的“放纵”,毕竟蜀汉之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可不单单是诸葛亮一个,坐镇荆州的关羽,督领荆州诸事,帐下文武同样是任其夺于。

在刘宪看来,刘备这就是有些文武不分,或者说是因为早期帐下武重文寡,问计定策时都是文武齐商,又都是武将挑大任,养成的习惯到了大业有成时也没改过来。他是习惯性的把帐下亲信武将放到一个个独挡一面的重要位置上去,而不是像曹操那样只让他们领军,民政另托于人。

身为臣子,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自然是畅快淋漓的好事,可在刘宪看来这同时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危险。

纵览古今,几乎所有历史名人,生前,人们对之总是或褒或贬;死后,随着历史的复杂演进,其所受毁誉也多有变化,甚至全誉全毁,尖锐对立,而又时反时复。但也有一人,其生也倍受赞叹,其死也尽享美誉,这人就是在中国被誉为“智慧之化身”的诸葛孔明,一个不是神明的神明。

便是那被历朝历代遵崇的关老二,论声望都要低上一头。为何?

这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的文治武功,还因为他的忠心耿耿,身为丞相,举国军政操于一手,想要做些谋逆之事,不管成败如何那都是易如反掌。

但他是怎么做的呢?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最新小说: 南城亡事 替嫁太子妃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探花 城南政北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东宫娇妾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